可靠的体育平台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可靠的体育平台 > 新闻动态 >

侨胞送31公斤燕窝,毛主席指示:全部用来招待外宾,一克也别留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09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前言

某年,海外侨胞怀着一片赤诚之心,赠送了31公斤珍贵的燕窝给国家,专门表示敬意。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,他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:“全部用来招待外宾,一克也别留。”主席为何对这样的珍品毫不动心?

毛主席

其实,他的决定远不止“节俭”二字,更是对外交形象、国人自立精神的深远考量。31公斤的燕窝背后,折射出一位伟人如何用“小事”来书写“大国格局”。

31.5公斤燕窝一点也不留作为国家领袖,毛主席收到的礼品不可谓不多,上到国家领袖,下到家乡父老,送来的礼物不尽其数。各国元首来访时,会赠送金银器皿、象牙制品等珍贵的礼物,而家乡父老则在丰收的时候挑选好的土特产送来。虽说价值不一样,但在毛主席眼中,这些都是礼品。按照他的要求,贵重礼物全部都要交公,送到礼品库登记入册,专门陈列起来。他从来不把这些礼品据为己有,如果需要借用,必须要打借条才行。吴连登有一次很不解,这些东西都是送给主席的,为什么要交到礼品库?毛主席笑着说:“这些东西不是送给我的,是送给中国人民的,如果你坐在这个位置上,人家也会送给你的。”吴连登这才恍然大悟,对毛主席也更加敬佩。每次收到礼品,都是由吴连登整理好,然后等到傍晚主席在院子里散步时,拿出来摆在藤椅上进行汇报。贵重礼品送到礼品库,不能保存的土特产也不留,拿到食堂去卖掉,然后把钱寄还给送礼的人,表示心意领了,但钱还是要给。根据吴连登回忆,光是外宾送的金表就有十块之多,还都是瑞士、罗马产的高级货,但是主席始终坚持戴自己的旧手表,将金表送到礼品库。不过后来有一次,主席“不得已”戴了两个月的金表。毛主席手上常戴的那块旧手表,还是在重庆谈判的时候郭沫若送给他的。当时重庆谈判,主席没有手表,为了让他准确把握时间,郭沫若把自己手上的手表摘了下来送给毛主席,后来主席就一直戴着。时间一久这块表就越走越慢,常常不准。有一次,毛主席让吴连登把旧手表拿去修一修,吴连登想着主席不能没有手表,就去礼品库借了一块金表。主席得知后特意嘱咐:“借东西要打借条,等这块表修好了再还回去。”就这样主席借用了两个月的金表,就又戴回了自己的旧手表。1964年前后,因为政府保护了海外侨胞,一些侨胞为了表达感激之情,商量后一起给毛主席送来了31.5公斤的燕窝。这些燕窝品质极佳,按照当时的物价,少说也要四五百元一斤。毛主席原本想要拒绝,但是工作人员说:“主席,这些燕窝代表着海外同胞们的一片心意,您无论如何也要收下。”毛主席一想,确实如此,再加上路途遥远,寄回去也麻烦,只好全部收下,但他还是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钱让人寄回去。至于那些燕窝,毛主席则让人全部送到人民大会堂,用于招待外国客人。秘书徐业夫不忍心,试探地问道:“要不要给家里留点?”毛主席立刻摆手打断:“一克也别少,全部送走。”毛主席于是,这些珍贵的燕窝被一克也不少地送进了人民大会堂。其他的补品也是一样的待遇,护士孟锦云曾问道:“这样的高级补品为什么不吃?”毛主席笑道:“本人生来不高贵,故高贵之物不敢问津。”毛主席这样做还有一个理由,那便是坚守原则。他曾说过:“中国不缺我一个人吃的花的,可是,我要是随便吃了拿了,那其他人都可以随便要,随便拿,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?”所以毛主席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,还不许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行“收礼之风”。毛主席自己有一个仓库,但是里面既没有华美服装,也没有金银首饰,更没有礼品。有的只是从延安带过来的旧衣服、和他平时用到不能继续使用的毛巾、袜子之类,而这些许多也是被剪去一些洞,用来补正在穿的衣服。仓库里最好的东西就是一套大衣、深色中山服、礼帽、皮鞋,这是在50年代初的时候毛主席出访苏联时定做的。在回国之后,主席再也没穿过它,于是就成了仓库里最贵的“摆设”。“象牙筷太贵重,我拿不起!”毛主席简朴的生活令他养成了许多习惯,比如刷牙只用牙粉,吃饭只用竹筷。早在牙膏普及之前,乡村农户基本买不起牙膏,也买不起高级牙粉,只能用土方法自制一些,将稻壳洗好晾干,再烧成灰,这种灰能够有效清除牙垢。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就用的这种牙粉。建国后,牙膏逐渐代替了牙粉,可毛主席却不愿意换,工作人员只好每次多购买一些,毕竟用的人少了,买起来也不好买。李银桥有时候会劝主席改用牙膏,毛主席这却总是笑着说:“我不反对你们用牙膏,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用。不过,牙粉也可以用,我都成了习惯了。”除了牙粉,主席对牙刷也十分“宽容”,一支牙刷要一直用到没有一根毛是站着的才肯放弃。工作人员有时候见牙刷已经快秃了,也不敢私自扔掉,只能请示:“主席,这把牙刷不能用了,换个新的吧?”毛主席正在看书,听完笑着说:“我觉得还能继续用,新的没有旧的用起来舒服,不要着急换嘛。”就这样,一支快秃了的牙刷主席又用了一段时间。他对于自己的生活用品一直都秉承着一个原则:只要还能用就要一直用下去。在他看来,自己多用一点看着不起眼,但是放眼到全军、全国,每个人都多用一点,数量何等庞大。相反,如果每个人都节约一点,省下来的钱可以做许多事。他不仅不喜浪费,也不愿搞特殊,在用筷子这件事上就十分坚持。筷子是中国人的传统餐具,在历史上有金筷、银筷、象牙筷、竹筷、木筷等,许多时候筷子也和身份挂钩,以毛主席的身份,完全有条件使用前几种,但他却坚决拒绝一切特殊化,只愿意用木筷子吃饭。有一次毛主席招待客人,特意嘱咐工作人员准备一下。毛主席的本意是菜品上准备一下,但是工作人员会错了意,看到主席家的木筷子都霉变发黑了,为了不让人笑话,去招待科借来了象牙筷。谁知毛主席提前来到了餐厅,看到摆得整整齐齐的象牙筷后立刻发了火:“谁让你们摆象牙筷子的?赶紧收走!”随后,毛主席郑重地跟工作人员说:“今后不管谁来做客,都要节约,不能摆阔。特别是在自家吃饭,只能用竹筷!”后来李银桥和主席聊起筷子,说竹筷子容易长霉,看起来黑乎乎的,不好看。毛主席却坚持说:“我从小用的就是竹筷子,象牙筷是有钱人用的,太贵重了,我拿不起!”“这一碗肉我毛泽东不吃!”毛主席是国家领导人,他的工资自然不低,是一级工资。但是在1958年的时候,毛主席见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,于是主动提出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三级,每个月404.8元,这个工资一直到他去世也没再变过。毛主席自己家的开销实施“AA制”,他和江青各有一本账本,记载着各自的开销,这是主席特意交代的。而家里的日常开销都是由吴连登进行管理,作为“财务总管”,吴连登有些苦恼,因为主席的账好管又不好管。好管是因为主席手中从来不拿一分钱;不好管是因为花钱的地方太多了。每月伙食费100元左右,还要交房租、家具租金80元,党费10元,这些是必须开支。除此之外,主席每个月还有烟茶支出,谁能想到毛主席连在人民大会堂喝一杯茶都要付钱呢?毛主席还要负担两个女儿和侄子的生活费,加上江青的姐姐平时也会帮主席缝补浆洗,每个月的生活费也由主席出。每个人一开始是15元,后来不够,又涨到30元。再加上亲友来访,主席要出车费、饭费、住宿费等,各项开支累计起来,每个月也是不小的数目。毛主席为了避免超支,毛主席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节俭。平时都是四菜一汤,给他加菜要征得他的同意,不然他就一口都不吃。他吃菜以素为主,辣椒、空心菜、菠菜等都是他爱吃的,尤其是菠菜,季节刚到的时候,他会通知厨房每天吃一次。厨师王近仁负责给主席做饭,但是做的都是家常便饭,海参、鱿鱼、大对虾、燕窝、鱼翅、熊掌这些供应室都有,但是他给毛主席做了6年饭,却几乎没有和这些高档食材打过交道,可见毛主席生活简朴。很多人知道毛主席喜欢吃红烧肉,但其实他却不是每天都吃,一个月一般吃三次。因为次数不多,主席每次吃都很高兴。而且毛主席吃肉有一个规律,那就是做完一个重大决策或者成功开完一次大会,他就会主动提出加红烧肉。在毛主席心中,红烧肉就代表大胜仗。毛主席有一次会议结束后,毛主席十分高兴,对着周总理说:“恩来,今天吃一顿红烧肉不过分吧。”周总理立刻找到李银桥,吩咐给主席加一碗红烧肉。毛主席的食肉量很大,一次吴连登买了八两五花肉给毛主席做五花肉,第一盘就先端了上去,谁知道等第二盘菜上来的时候,红烧肉已经空了。毛主席意犹未尽,询问是否还有红烧肉,得到否定回答后,甚至还开玩笑地说道:“你们这些人呀,平时舍不得给我吃,吃一次也不让我吃个够,真小气!”毛主席虽然吃红烧肉高兴,但是厨房却不敢轻易做,只有在毛主席通知的时候才做,不然就算做了主席也不会吃。在困难时期,毛主席的饭全是素菜,七八个月没有碰过肉,甚至连鸡蛋都没有。周总理看到主席的腿都肿了,直接吩咐给毛主席吃一点肉。这个决定没让毛主席知道,所以在看到餐桌上有一碗肉的时候,毛主席直接大发雷霆道:“老百姓现在吃不饱穿不暖,很多地方都很苦,一些人甚至是饿死的,你们还让我吃肉,这是什么意思,谁要做的,谁拿去吃,这一碗肉我毛泽东不吃!”毛主席对比现在一些贪污腐败现象,毛主席严于律己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。即便主席再节俭,也总有超支的时候。每次吴连登拿着账本汇报开销的时候,毛主席总能从他的表现中看出来是不是超支了,然后让他打报告,将账单清清楚楚地附在后面。主席看过没有问题了才签字,然后从稿费中支出来。只是超支的次数不多,因为毛主席坚持认为那些稿费不属于自己,要用到合适的地方。教育子女:别人没有的你也不用去有毛主席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,对子女也同样严格。虽然他们是毛主席的孩子,拥有特殊的身份,却不能搞一丝特殊。毛主席对他们的要求就是:别人有的你就有,别人没有的,你也不用去有。毛主席的孩子都是骑自行车上学,穿旧衣服,吃大食堂。毛主席虽然有自己的厨房,但是他却坚决不让孩子们在这里吃饭,孩子们平时要和工作人员一样去大食堂吃饭,只有周六可以来一起吃饭。吃饭时还要交流最近的见闻和看过的书,主席还会布置一些任务。为了不让李敏和李讷在学校受到特殊照顾,家长一栏从来不写毛主席的名字,而写的是卫士李银桥。毛主席收到的那些礼品,有时候孩子们也会有喜欢的东西,但都只是拿起来看看就放下,从来不会和父亲提过分的要求。毛主席曾收到过一辆自行车,是天津自行车厂送的,有人提出让李讷骑,被主席拒绝了。他觉得这辆自行车只能给工作人员用,不能给自己的孩子用。后来李讷骑的自行车是毛主席自己出钱买的。毛主席也从不允许孩子坐自己的车,如果生病或者有急事要用,都要缴车费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毛主席的孩子们也从来不搞特殊化。毛主席和女儿李讷,李敏合照有一次李讷放学回家,在中南海看到一个电影海报,正是自己想看的那一部。等她到了电影厂门口,却发现自己身上没钱,此时已经临近电影开场,若是回去拿钱就赶不上了。正当她站在门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,售票员发现了她,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,于是喊她直接进去,说:“看电影嘛,多一个人、少一个人无所谓的。”李讷虽然想看电影,却不愿搞特殊,立刻拒绝道:“这不行,这是规矩。”随即她想出一个办法,她借了纸笔,写了一张欠条,交给售票员说:“姐姐,我今天没带钱,我先写一张欠条,明天或者后天我再把钱送过来。”售票员自然答应,李讷先看了电影,第二天就把欠下的两毛钱送了过来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时候,毛岸英请求去前线,主席虽然不舍,但还是支持了他的决定,因为人民百姓的儿子都能上战场,为什么毛泽东的儿子不可以呢?后来毛岸英牺牲后,遗物被送回来,毛主席看完后就让人收到仓库里,用一个木箱子装了起来。后来抗美援朝胜利后,朝鲜为了表示谢意,每年都会挑选一百箱水果送给毛主席。毛主席看完后让人列了张名单,将这些水果分了出去,从来没有给孩子们留一箱。除此之外,他还要求孩子们到群众中去接受教育,李讷先是下放到河北当农民,又去无锡进行劳动。毛主席从不将礼品归为己用,也不把稿费充做私用,一直践行着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思想,过着简朴的生活。一直到他临终时,他留下的钱只有500多块,后来被中央收为文物保留了。他没有给孩子留下一分钱、一块地。毛主席逝世廉政简朴贯穿着毛主席的一生,他曾说过:“教育全党当真正的领导,时时刻刻不要忘了我们的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,不要脱离群众,不要高高在上,不要当官做老爷,要和人民群众同甘苦、共患难、共命运。”



Powered by 可靠的体育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